怕有学人问话,向道老僧害聋。
意思:怕有人问他话学习,向道老和尚杀害聋。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聋》,它是一首描绘生活细节的诗,通过描绘一位老僧的聋,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真实。
首句“昔似子期善听,今如祈父不总”中,诗人运用了两个富有象征性的形象“子期”和“祈父”,分别代表了过去的善听和现在的聋。这里的“子期”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关系,这种关系象征着过去这位老僧曾经能够欣赏美妙的音乐或言语,有着良好的听觉。而“祈父”则可能是一个严厉、不苟言笑的父亲形象,象征着现在的这位老僧已经失去了听觉,不再善于倾听。这种对比表达了听觉的变化,也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人性的变化。
“怕有学人问话,向道老僧害聋”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老僧的聋和他可能面临的困扰。他可能害怕别人询问,因为自己无法回答;或者他可能选择避开人群,避免听到那些可能让他感到困扰的问题。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老僧的聋和他可能面临的困扰,进一步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真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老僧的聋,展现了生活的艰难和人性的变化。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听觉变化,以及描绘老僧的聋和他可能面临的困扰,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真实描绘。这种描绘不仅富有情感,也富有哲理,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