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夹攻误》 夷狄自相图,古称中国利。

夷狄自相图,古称中国利。

意思:少数民族自相残杀,古称中国利益。

出自作者[明]李东阳的《夹攻误》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外族入侵和内部争斗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分裂、民族争斗的痛苦和忧虑。 首句“夷狄自相图,古称中国利”,指出了外族自相残杀,而中国古代则认为这是中国的利益。但接下来的诗句却表达了历史的残酷现实,即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和相继灭亡,以及这些政权的争斗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诗中还提到了夹攻的策略,即联合弱小的国家攻打强大的敌人,但这种策略却蹈了前车的覆辙,导致了失败。诗人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来形容这种失误,即因为内部争斗而让外部势力得利。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于宋朝君臣的失计和误判的痛心和惋惜,认为这种失误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和灭亡。最后一句“千载伤失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段历史的沉痛和遗憾。 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关注。通过对于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诗人呼吁人们珍惜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避免内部的争斗和分裂,以保持国家的强盛和繁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夷狄自相图,古称中国利。
辽亡金已猖,金灭元愈猘。
如何夹攻策,竟蹈前车弊。
惜哉鹬蚌功,误为唇齿累。
一误国不支,再误国不祀。
咄哉宋君臣,千载伤失计。

关键词解释

  • 相图

    读音:xiàng tú

    繁体字:相圖

    意思:(相图,相图)
    相互图谋。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三》:“我意本谓吴·蜀脣齿之国,不当相图,晋之所以能取蜀,有吞吴之意,此为恨耳。”
    清·陈梦

  • 中国

    读音:zhōng guó

    繁体字:中國

    短语:华 神州 九州

    英语:China

    意思:(中国,中国)

    1.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

  • 夷狄

    读音:yí dí

    繁体字:夷狄

    英语:barbarians

    意思:
    1.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自相

    读音:zì xiāng

    繁体字:自相

    意思:I
    相互。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

  • 国利

    读音:guó lì

    繁体字:國利

    意思:(国利,国利)

    1.于国有利。
    《左传成公六年》:“国利君乐,不可失也。”

    2.国家的财利。
    《后汉书刘陶传》:“议者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