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蕊弄香无说处,屈平和靖已何之。
意思:嚼蕊弄香没有劝说处,屈原和靖已经什么的。
出自作者[宋]宋伯仁的《梅兰》
全文创作背景
《梅兰》是宋代诗人宋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梅花和兰花为题材,通过对这两种花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品格高洁的向往。
创作背景:
宋伯仁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文化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绘画等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宋伯仁的《梅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赏析:
1. 艺术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梅花和兰花赋予了生命力,使它们具有了人的品质。如“梅花独占三春早”,将梅花比作一个勇敢、独立的女子;“兰花不与群芳竞”,则将兰花比作一个高洁、超脱的女子。这种拟人化的描绘,使得梅花和兰花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2.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品格高洁的向往。梅花和兰花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品质:梅花象征着坚韧、独立,兰花则象征着高洁、超脱。作者通过对这两种花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表现出作者渴望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3. 意境营造: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和兰花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清新、高远的意境。梅花在雪中傲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兰花在幽谷中独自绽放,散发出淡雅的清香。这种意境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使人产生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总之,《梅兰》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意境,成为了宋代咏物诗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也传达了他对品格高洁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