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梅兰》

清标同插古军持,清似西山冻馁时。
嚼蕊弄香无说处,屈平和靖已何之。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清标同插、清似西山等意象,表达了对清雅、清高、清苦等品质的赞美。 首句“清标同插古军持,清似西山冻馁时”,诗人以“古军持”为喻,表达了对清雅品质的赞美。古军持是一种古代的酒器,其质地坚硬,色泽清亮,象征着高洁、清雅。诗人将这种器物与西山的景象相比,表达了对西山清苦、清雅的赞美。西山是北京附近的一座山,其景色秀美,但气候寒冷,生活条件艰苦。这里诗人用西山来比喻那些清苦而高雅的人,表达了对他们品质的赞美。 “嚼蕊弄香无说处,屈平和靖已何之”,颔联则进一步表达了对清雅品质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嚼蕊弄香”是形容那些追求美好事物的人的行为,他们品味着花蕊的香气,欣赏着美好的事物。然而,这些追求美好事物的人却无法理解那些清苦而高雅的人,他们无法说出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屈平、和靖是古代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们追求清雅、高洁的生活方式,但却无法被世人理解。这里诗人用屈平和靖的典故来表达对那些清苦而高雅的人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清雅为主题,表达了对清苦、高雅品质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古军持、西山等意象的运用,以及屈平和靖的典故,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清苦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美文,它以清雅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清苦生活的向往。通过运用意象和典故,诗人将抽象的品质具象化,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这首诗值得一读再读,品味其中的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梅兰》是宋代诗人宋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梅花和兰花为题材,通过对这两种花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品格高洁的向往。 创作背景: 宋伯仁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文化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绘画等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宋伯仁的《梅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赏析: 1. 艺术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梅花和兰花赋予了生命力,使它们具有了人的品质。如“梅花独占三春早”,将梅花比作一个勇敢、独立的女子;“兰花不与群芳竞”,则将兰花比作一个高洁、超脱的女子。这种拟人化的描绘,使得梅花和兰花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2.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品格高洁的向往。梅花和兰花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品质:梅花象征着坚韧、独立,兰花则象征着高洁、超脱。作者通过对这两种花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表现出作者渴望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3. 意境营造: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和兰花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清新、高远的意境。梅花在雪中傲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兰花在幽谷中独自绽放,散发出淡雅的清香。这种意境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使人产生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总之,《梅兰》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意境,成为了宋代咏物诗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也传达了他对品格高洁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