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山方畏远,虽慕结深庐。
意思:在山正畏惧远,虽然羡慕结深房屋。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滕学士九华山书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处山方畏远,虽慕结深庐。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涧苗未入俎,林鸟或窥书。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描述一种隐居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处山方畏远,虽慕结深庐。”中,“处山”指的是居住在山中,“畏远”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的向往,“虽慕”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颔联“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中,“云峰”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野客”指的是隐居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接近云峰,与隐居者疏远的态度。诗人认为,与云峰为邻,可以更好地接近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而与野客疏远,则可以避免世俗的干扰,更好地追求内心的宁静。
颈联“涧苗未入俎,林鸟或窥书。”中,“涧苗”指的是山涧中的小树苗,“入俎”指的是被宰杀、食用,“林鸟”指的是在树林中飞翔的鸟。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中,“塞车”指的是出征边塞的车子,这里用来比喻世俗的纷扰和繁琐的事情。诗人认为隐居生活比世俗生活更轻松、更美好,因此他不应该轻易放弃这种生活,而去追求世俗的纷扰和繁琐的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世俗生活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