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无端撞赵州,却将知见作冤讐。
意思:礼佛无端撞击赵州,却将看到作冤枉走,都不足以证。
出自作者[宋]释了一的《颂古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礼佛无端撞赵州,却将知见作冤讐。如今四海平如掌,云自高飞水自流》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绘礼佛者和赵州禅师的互动,表达了人生无常和智慧的真理。
首先,诗中提到了“礼佛无端撞赵州”。赵州禅师是禅宗的一位著名大师,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禅宗的公案中,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在这里,“礼佛”可能指的是一种对佛教的虔诚和尊敬,而“撞”则暗示着一种误解或冲突。诗人可能是在描述某人在向赵州禅师礼拜时,由于对禅宗的理解不够深入,产生了误解或冲突。
接下来,“却将知见作冤讐”进一步深化了这个主题。这里的“知见”指的是个人的理解和观念,而“冤讐”则表示冲突和怨恨。诗人可能是在说,人们常常将自己的理解和观念视为理所当然,甚至与他人产生冲突和怨恨。这无疑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洞察。
然后,“如今四海平如掌”可能是对当前时代的描绘,可能指的是国家安定、和平的时期。这个描述为前两句的沉思提供了背景,也使得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最后,“云自高飞水自流”是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精髓。这里,“云”和“水”都是无生命的自然元素,但它们的行为却受到了“高飞”和“自流”的限制。这可能是在说,尽管我们人类有思想、有情感、有行动,但我们最终还是受制于自然规律和环境,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然而,即使我们不能改变这些,我们仍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就像云在天空中自由漂浮,水在河中自然流淌一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礼佛者和赵州禅师的互动,表达了人生无常和智慧的真理。它提醒我们要深入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不要将自己的理解和观念视为理所当然,也不要与他人产生冲突和怨恨。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尽管我们不能改变命运和环境,我们仍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