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叔父惠鉢三首》 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鉢何曾识赵州。

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鉢何曾识赵州。

意思:蒲团未有祖师意愿,洗钵何曾认识赵州。

出自作者[宋]陈师道的《叔父惠鉢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鉢何曾识赵州。万里空归君解否,老胡端为我能留》是作者对禅宗思想的独特理解,表达了对禅的深深感悟。 首两句“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鉢何曾识赵州。”中,“蒲团”是禅宗参禅打坐的用具,“祖师意”指的是禅宗的传承和教义。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禅的理解还未深入,尚未达到参禅的境界,对禅宗的传承和教义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而“洗鉢”是禅宗和尚洗涤餐具的地方,这里用来象征禅修的过程。“何曾识赵州”是对“未有祖师意”的进一步阐述,表示作者尚未能深入理解禅宗的精髓,也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赵州和尚的修行之道。 接下来的两句“万里空归君解否,老胡端为我能留。”则表达了作者对禅的理解和感悟。这两句诗中,“万里空归”象征着追求真理的路途遥远且漫长,需要不断的修行和领悟。“君解否”是对对方(这里的“君”可以理解为读者或者更广泛地理解为追求真理的人)是否理解自己的感悟的疑问。而“老胡端为我能留”则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尚未达到参禅的境界,但已经有了深深的感悟和理解,这些感悟和理解是作者自己被禅所留下的印记。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禅修之路的深深向往。它提醒我们,禅修之路需要不断的修行和领悟,而真正的理解需要深入到禅宗的精髓中去。同时,它也鼓励我们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放弃,要坚信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因为它们是自己被禅所留下的印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鉢何曾识赵州。
万里空归君解否,老胡端为我能留。

关键词解释

  • 赵州

    读音:zhào zhōu

    繁体字:趙州

    意思:(赵州,赵州)
    指唐代高僧从谂。
    南泉·普愿禅师弟子。因其住持于赵州(今河北省·赵县)观音院,传扬佛教,不遗余力,时谓“赵州门风”。世称“赵州和尚”。简称“赵州”。<

  • 蒲团

    读音:pú tuán

    繁体字:蒲團

    英语:futon

    意思:(蒲团,蒲团)
    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垫子。多为僧人坐禅和跪拜时所用。
    唐·欧阳詹《永安寺照上人房》诗:“草席蒲团不扫尘,松间石

  • 祖师

    读音:zǔ shī

    繁体字:祖師

    短语:神人

    英语:the founder of a school of learning

    意思:(祖师,祖师)

    1.创立某种

  • 未有

    读音:wèi yǒu

    繁体字:未有

    意思:
    1.没有;不曾有。
    《诗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