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知容诈明请陶公》 官资虽刺史,气味一寒儒。

官资虽刺史,气味一寒儒。

意思:官资虽然刺史,气味一寒儒。

出自作者[宋]罗一鹗的《挽知容诈明请陶公》

全文赏析

《挽知容诈明请陶公》是宋代诗人罗一鹗创作的一首挽词。全诗以悼念陶渊明为主题,通过对陶渊明生平事迹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敬仰之情。 首句“先生骨相真天人”,直接点明了陶渊明的非凡气质。将陶渊明比作“天人”,既表现了他的超凡脱俗,又突显了他的高尚品质。接下来的“岂但文章一世英”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这里的“一世英”意味着陶渊明的文章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流传千古,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第二句“隐居躬耕乐其道”,描绘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陶渊明曾在官场上担任过官职,但因为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隐居田园,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的“躬耕”一词,既表现了陶渊明勤劳的品质,又暗示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第三句“世事浮云都不计”,进一步展现了陶渊明超然物外的心态。他对于世间的名利得失毫不在意,只专注于自己的田园生活和文学创作。这种超然的心态,使得陶渊明的作品充满了清新、高远的气息。 最后一句“只应山水有清音”,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陶渊明的高洁品质和超凡才华,使得他的诗文如同山水一般清新、悠远。这里的“清音”一词,既指陶渊明的诗文,也指他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的高洁品质和超凡才华。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旦争推重,邦人得范模。
官资虽刺史,气味一寒儒。
简淡根真性,清廉律薄夫。
不知收卓行,曾入史编无。

关键词解释

  • 寒儒

    读音:hán rú

    繁体字:寒儒

    意思:贫寒的读书人。
    宋·欧阳修《读书》诗:“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
    《三侠五义》第二三回:“他虽是饱学名士,却是一个寒儒,家道艰难,止于餬口。”
    郁达夫

  • 刺史

    读音:cì shǐ

    繁体字:刺史

    英语:feudal provincial; prefectural governor

    意思: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汉武帝

  • 气味

    读音:qì wèi

    繁体字:氣味

    英语:odor

    意思:(气味,气味)

    1.滋味和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九英,叶根麤大,虽堪举卖,气味不美

  • 官资

    读音:guān zī

    繁体字:官資

    意思:(官资,官资)

    1.官吏的资歷职位。
    唐·白居易《令狐相公拜尚书后》诗:“尚书首唱郎中和,不计官资祇计才。”
    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副使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