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意思: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出自作者[唐]吕岩的《百字碑》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道教修行诗中的典型作品,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修行的过程和境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这两句表达了修行的核心原则:养气和降心。养气是指通过调整呼吸和内心状态,达到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降心是指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保持内心的清净。
2.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这两句表达了修行的境界:在动与静中把握自己的本源和基础,不再寻求外在的帮助。宗祖在这里指的是本源和基础,意味着在动与静中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平衡。
3.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这两句强调了修行的实践性和应对事物的能力。真常是指保持内心的真实和永恒,不迷失于外在的事物和环境。应物是指应对外在的事物和情况,需要保持内心的清醒和理智,不被外界所迷惑。
4.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内在联系:不迷失自我,内心自然能够保持稳定;内心稳定,气息自然能够回流到体内。这是道教修行中常见的概念,强调了内在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这两句描述了修行的结果:气息回流到体内,元气凝聚成丹,也就是道教中的内丹。壶中配坎离指的是道教中的阴阳理论,坎代表水,离代表火,两者结合形成内丹。
6.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这两句描绘了修行的动态过程:阴阳交替变化,如同雷声一样震撼人心。这是对修行的动态性和变化性的描述,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起伏和变化。
7.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这两句描绘了修行带来的外在表现:白云朝顶上,指的是修行者头顶上常有白云缭绕,象征着内心的清净和超脱;甘露洒须弥,指的是修行者能够散发出甘露般的能量,为周围的人带来福祉。
8.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最后两句表达了修行的成果和意义:修行者能够享受长生的好处,逍遥自在,这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这体现了修行的价值和意义,也表达了修行者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完整的修行过程和境界,从养气到应对事物,再到内外兼修、享受成果,都体现了道教修行的智慧和精髓。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修行者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对于读者来说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