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道教修行诗中的典型作品,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修行的过程和境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这两句表达了修行的核心原则:养气和降心。养气是指通过调整呼吸和内心状态,达到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降心是指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保持内心的清净。 2.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这两句表达了修行的境界:在动与静中把握自己的本源和基础,不再寻求外在的帮助。宗祖在这里指的是本源和基础,意味着在动与静中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平衡。 3.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这两句强调了修行的实践性和应对事物的能力。真常是指保持内心的真实和永恒,不迷失于外在的事物和环境。应物是指应对外在的事物和情况,需要保持内心的清醒和理智,不被外界所迷惑。 4.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内在联系:不迷失自我,内心自然能够保持稳定;内心稳定,气息自然能够回流到体内。这是道教修行中常见的概念,强调了内在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这两句描述了修行的结果:气息回流到体内,元气凝聚成丹,也就是道教中的内丹。壶中配坎离指的是道教中的阴阳理论,坎代表水,离代表火,两者结合形成内丹。 6.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这两句描绘了修行的动态过程:阴阳交替变化,如同雷声一样震撼人心。这是对修行的动态性和变化性的描述,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起伏和变化。 7.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这两句描绘了修行带来的外在表现:白云朝顶上,指的是修行者头顶上常有白云缭绕,象征着内心的清净和超脱;甘露洒须弥,指的是修行者能够散发出甘露般的能量,为周围的人带来福祉。 8.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最后两句表达了修行的成果和意义:修行者能够享受长生的好处,逍遥自在,这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这体现了修行的价值和意义,也表达了修行者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完整的修行过程和境界,从养气到应对事物,再到内外兼修、享受成果,都体现了道教修行的智慧和精髓。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修行者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对于读者来说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关诗词
  • 1
    [清]
    祖父头衔旧熲光,祠曹我亦试为郎。
    君恩够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 2
    [元]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 3
    [元]
    六桥如画,看地雄两浙,人骄三楚。
    谁隔荷花,听水调、兰棹采莲船去。
    鹤舞盘云,虹消歇雨,一缕南山雾。
    冷香凝绿,嫩凉生满庭宇。
    犹记醉客吹箫,自苏郎去后,别情无数。
    明月天坛尘世远,青鸟替人传语。
    玉解连环,书裁折叠,没放相思处。
    裴公亭上,诗来还是怀古。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