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原甫对月见邀不至》 每爱孔北海,樽中常不空。

每爱孔北海,樽中常不空。

意思:每天爱孔北海,樽中常不空。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原甫对月见邀不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短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月色清风中与朋友相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友情的珍爱。 首句“每爱孔北海,樽中常不空”,孔北海指的是孔融,他是北海(今山东潍坊一带)人,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和文学家,为人刚直不阿,直言敢谏。这里诗人用“孔北海”代指那些豪爽好客、常常酒杯不空的人,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喜爱和敬仰。 “今无酒与客,唯有月兼风”,诗人现在没有酒款待客人,只有明亮的月光和清新的微风相伴。这种情景虽然有些遗憾,但诗人却从中感受到了别样的美好。月光如水,微风拂面,让人感到宁静、舒适。 “远色曾何隔,微凉亦已同”,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心灵相通。虽然空间上有所隔阂,但心灵上的距离却是如此之近,微妙的凉意也已相同。这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更期三五夕,静坐接谈丛”,诗人期待着未来的三五个明月夜,能够和朋友一起静坐谈心。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月色清风、远色微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友情的珍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期待,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每爱孔北海,樽中常不空。
今无酒与客,唯有月兼风。
远色曾何隔,微凉亦已同。
更期三五夕,静坐接谈丛。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北海

    读音:běi hǎi

    繁体字:北海

    英语:the North Sea

    意思:
    1.古代泛指北方最远僻之地。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中常

    读音:zhōng cháng

    繁体字:中常

    英语:average

    意思:平庸;一般。
    宋·苏轼《士燮论》:“中常之主,锐于立事,忽于天戒,日寻干戈,而残民以逞。”
    清·龚炜《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