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晨霞 此后在上都作。》 慈氏发真念,念此阎浮人。

慈氏发真念,念此阎浮人。

意思:慈氏发真念,念此阎浮提人。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和晨霞 此后在上都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佛教慈氏菩萨的赞歌,表达了作者对慈氏菩萨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诗中首先描绘了慈氏菩萨的形象,他具有真念,关心着世间的人们。接着,诗中描述了菩萨的广大愿力,无论善恶、亲疏、冤亲,他都愿意救拔,展现了他的大慈大悲。 诗中还描述了菩萨的广大神通,他能够化身千万,成为各种形态,包括水、陆、空中的生物,包括卵生、湿生、温生、化生等各类生命形态。菩萨的弘愿和救拔精神,如同甘露一般,洒向世间,使万千世界都得以在他的慈悲中得到救度。 最后,诗中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慈氏菩萨的敬仰和向往,希望自己也能够像慈氏菩萨一样,得到智慧的照耀和救度的恩惠。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慈氏菩萨的赞美,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慈悲救世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歌仙氏真,我歌慈氏真。
慈氏发真念,念此阎浮人。
左命大迦叶,右召桓提因。
千万化菩萨,百亿诸鬼神。
上自非相顶,下及风水轮。
胎卵湿化类,蠢蠢难具陈。
弘愿在救拔,大悲忘辛勤。
无论善不善,岂间冤与亲。
抉开生盲眼,摆去烦恼尘。
烛以智慧日,洒之甘露津。
千界一时度,万法无与邻。
借问晨霞子,何如朝玉宸?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慈氏

    读音:cí shì

    繁体字:慈氏

    意思:佛教菩萨名,即弥勒菩萨。
    弥勒,梵语Maitreya,意译为“慈氏”,为将继承释迦佛位的未来佛。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二竺僧辅》:“后憩荆州·上明寺,单蔬自

  • 念念

    读音:niàn niàn

    繁体字:念念

    意思:
    1.一个心念接一个心念;每一个心念。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
    《西游记》第二七回:“出

  • 浮人

    读音:fú rén

    繁体字:浮人

    意思:
    1.在外流浪的人。
    唐·李白《赠徐安宜》诗:“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新唐书杨炎传》:“是以天下残瘁,荡为浮人,乡居地着者百不四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