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世音赞六首》 有一众生起圆觉,即现三十二应身。

有一众生起圆觉,即现三十二应身。

意思:有一个众生起圆觉得,即现三十二应身。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观世音赞六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描绘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神通。 首两句“圣慈悲愿观自在,海岸孤绝补陀岩。”描绘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他在孤绝的海岸边的补陀岩显现的形象。观世音菩萨被称为“圣慈悲愿者”,他是一位救世主,总是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常常在海岸边的补陀岩显现,这可能象征着他在困难和挑战中出现的决心和勇气。 接下来的两句“贯花缨络普庄严,度生如幻现微笑。”描述了观世音菩萨的庄严形象,他头戴花缨络,这可能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慈悲。他度化众生,如同梦幻一般,他出现时总是带着微笑,这表达了他的仁慈和善良。 接下来的两句“有一众生起圆觉,即现三十二应身。”描绘了观世音菩萨的神奇能力,他能感知任何一个在“圆觉”中觉醒的生命,并立即展现出他的三十二种应身。这里的“圆觉”可能象征着人们内心的觉醒和理解,而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则象征着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情况的能力。 最后两句“壁立千仞无依倚,住空还以自念力。”进一步描绘了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他像壁立千仞一样坚定,但他并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东西,而是依靠自己的念力来住空。这表达了观世音菩萨的独立和自主,他不需要外在的力量或物质来支撑自己,而是依靠自己的内在力量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智慧和神通,他是一位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情况,依靠自己的内在力量来面对生活的挑战的伟大人物。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慈悲愿观自在,海岸孤绝补陀岩。
贯花缨络普庄严,度生如幻现微笑。
有一众生起圆觉,即现三十二应身。
壁立千仞无依倚,住空还以自念力。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众生

    读音:zhòng shēng

    繁体字:眾生

    短语:万众 民众 群众 大众 公众

    英语:mouse and man

    意思:(众生,众生)

    1.泛指人和一

  • 十二

    读音:shí èr

    繁体字:十二

    意思:
    1.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 应身

    读音:yìng shēn

    繁体字:應身

    意思:(应身,应身)
    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南朝·梁简文帝《与僧正教》:“盖所以仰传应身,远注灵觉,羡龙瓶之始晨,迫鹄林之余慕。”参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