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蝶恋花·鹈鷞[1]一声春已晓》 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意思:花底笙歌还没有完成,流莺又催春老。

出自作者[金]段克己的《蝶恋花·鹈鷞[1]一声春已晓》

全文创作背景

段克己的《蝶恋花·鹈鷞一声春已晓》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对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词的内容和段克己的生活时代进行一些推测。 段克己生活在金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词盛行的时代。他本人也是一个文学家和诗人,对自然和生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这首词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早晨,段克己被鹈鷞的叫声唤醒,看到了窗外春意盎然的景象,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词。 词中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可能寓含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应该是段克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鹈鷞[1]一声春已晓,蝴蝶双飞,暖日明花草。
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
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作者介绍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关键词解释

  • 流莺

    读音:liú yīng

    繁体字:流鶯

    英语:streetwalker

    意思:(流莺,流莺)
    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南朝·梁·沈约《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 笙歌

    读音:shēng gē

    繁体字:笙歌

    英语:playing and singing

    意思: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

  • 春老

    读音:chūn lǎo

    繁体字:春老

    意思:谓晚春。语出唐·岑参《喜韩樽相过》诗:“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宋·欧阳修《仙意》诗:“沧海风高愁燕远,扶桑春老记蚕眠。”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