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意思:花底笙歌还没有完成,流莺又催春老。
出自作者[金]段克己的《蝶恋花·鹈鷞[1]一声春已晓》
全文创作背景
段克己的《蝶恋花·鹈鷞一声春已晓》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对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词的内容和段克己的生活时代进行一些推测。
段克己生活在金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词盛行的时代。他本人也是一个文学家和诗人,对自然和生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这首词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早晨,段克己被鹈鷞的叫声唤醒,看到了窗外春意盎然的景象,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词。
词中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可能寓含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应该是段克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相关句子
- 流莺又复催春老。-- 出自《蝶恋花 闻莺有感》作者:[金]段克己
- 淡黄杨柳又催春。-- 出自《鹧鸪天·南浦舟中两玉人》作者:[宋]陆游
- 正杜宇,催春去。-- 出自《青玉案 送温叔刚之解州军司幕官》作者:[元]王沂
- 莺声无赖催春去。-- 出自《桃源忆故人·城南载酒行歌路》作者:[宋]陆游
- 诏书昨夜催春到。-- 出自《虞美人·诏书昨夜催春到》作者:[宋]韩元吉
- 莲漏已催春。-- 出自《武陵春·城上落梅风料峭》作者:[宋]毛滂
- 杂流莺。-- 出自《八咏诗 会圃临春风》作者:[南北朝]沈约
- 多谢流莺。-- 出自《减字木兰花·多情多病》作者:[宋]贺铸
- 流莺飞去。-- 出自《点绛唇·珠幰霜蕤》作者:[宋]王之道
- 流莺尚好音。-- 出自《菩萨蛮·当时携手今千里》作者:[宋]蔡伸
- 湖上流莺。-- 出自《减字木兰花 送春》作者:[元]王寂
- 只许流莺来去。-- 出自《桃园忆故人/桃源忆故人》作者:[宋]仇远
- 心事怯流莺。-- 出自《木兰花慢 送史诚明总管还洛阳,春日饮饯任》作者:[元]王恽
- 试听流莺语。-- 出自《虞美人·吕城春色知何处》作者:[宋]黄人杰
- 笙歌水面盈盈去,过眼笙歌正可怜。-- 出自《题汪水云诗十首》作者:[宋]罗志仁
- 笙歌只是旧笙歌,肠断风流奈别何。-- 出自《山阳韦中丞罢郡因献》作者:[唐]赵嘏
- 笙歌韵管弦。-- 出自《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作者:[南北朝]薛道衡
- 笙歌宴启。-- 出自《瑞鹤仙·见兰枯菊悴》作者:[宋]杨无咎
- 就趁笙歌-- 出自《南乡子 至元六年九月十四日,李重山宪副寿》作者:[元]宋*
- 就趁笙歌-- 出自《南乡子 至元六年九月十四日,李重山宪副寿》作者:[元]宋*
- 笙歌沸。-- 出自《点绛唇·春入西园》作者:[宋]王庭珪
- 笙歌重。-- 出自《点绛唇·春到皇都》作者:[宋]赵彦逾
- 蟠桃花底。-- 出自《点绛唇·帘卷荷香》作者:[元]元好问
- 花底逢人。-- 出自《减字木兰花·玉奴招手》作者:[宋]王之道
- 花底扬镳。-- 出自《忆旧游·又眉峰碧聚》作者:[宋]陈允平
- 有人花底眠。-- 出自《菩萨蛮·画桥拍拍春江绿》作者:[宋]程垓
- 花底醉相扶。-- 出自《菩萨蛮·杏花寒食佳期近》作者:[宋]曾觌
- 花底明人眼。-- 出自《清平乐·红莲照晚》作者:[宋]张纲
- 锦鸠花底鸣。-- 出自《醉桃源/阮郎归》作者:[宋]李演
- 犹未绝。-- 出自《千秋岁·休嗟磨折》作者:[宋]李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