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中山水》 旌旗回剡岭,士马濯耶溪。

旌旗回剡岭,士马濯耶溪。

意思:旌旗回剡县岭,士马洗若耶溪。

出自作者[唐]皇甫冉的《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中山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气势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和士兵的英勇表现,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大义的深深忧虑。 首联“武库分帷幄,儒衣事鼓鼙。”描绘了战争的准备阶段,军队在武库中分发装备,儒衣们开始准备战斗。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暗示了战争即将爆发。 颔联“兵连越徼外,寇尽海门西。”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胜利的希望,战火蔓延到越徼之外,敌人被驱逐到海门西边。这里用“越徼”和“海门”象征着广阔的战场和激烈的战斗。 颈联“节比全疏勒,功当雪会稽。”进一步描绘了士兵们的英勇和决心,他们像疏勒守将坚守岗位一样坚韧不拔,他们的功勋将如同雪洗会稽一样,洗刷过去的耻辱。这里用典故表达了士兵们的决心和胜利的希望。 尾联“行看佩金印,岂得访丹梯。”描绘了战争胜利后的景象,士兵们将会得到金印,不再需要寻找丹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期待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士兵们的英勇表现,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大义的深深忧虑。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武库分帷幄,儒衣事鼓鼙。
兵连越徼外,寇尽海门西。
节比全疏勒,功当雪会稽。
旌旗回剡岭,士马濯耶溪。
受律梅初发,班师草未齐。
行看佩金印,岂得访丹梯。
作者介绍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

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他生当乱离,颇有漂泊之叹,流连景物之余,东南山水,常赋予他以好句,如“燕如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积水长天随远色,荒林极浦足寒云”,“泛舟因度腊,入境便行春”,“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等,并皆清逸。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悲其“长辔未骋,芳兰早凋”,当是指他终年五十余。

关键词解释

  • 耶溪

    读音:yē xī

    繁体字:耶溪

    意思:即若耶溪。传说西施浣纱处。
    唐·李白《和卢侍御通塘山》:“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溪。”
    王琦注引施宿《会稽志》:“若耶溪在会稽县南二十五里,北流与镜湖合。”

  • 士马

    读音:shì mǎ

    繁体字:士馬

    意思:(士马,士马)
    兵马。引申指军队。
    《汉书西南夷传》:“阴敕旁郡守尉练士马,大司农豫调谷积要害处。”
    《北齐书高干传》:“乃率河北流人反于河·济之间,受葛

  • 旌旗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旌旗

    短语:帜 旗 幡

    英语:banners and flags

    意思:(参见旌旂)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