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祖择之赴陕府》 此树且能久,後人宜不忘。

此树且能久,後人宜不忘。

意思:这棵树又能长久,后面的人应该不忘。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祖择之赴陕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陕西的历史和地理,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古来分陕重,犹有召公棠”,诗人通过描述古时的分陕故事,赞扬了召公的功绩,同时也强调了陕地的历史重要性。陕地是古代的分界线,代表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历史意义,而召公棠则象征着召公的遗爱在民间。 颔联“此树且能久,後人宜不忘”,诗人借树之常青,寓意陕地的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应当不忘。这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和传承,提醒后人不要忘记陕地的历史和文化。 颈联“君从金马去,郡在铁牛旁”,诗人通过描绘金马门和铁牛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陕地官员的期望和祝愿。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象征着朝廷和权力;铁牛则代表着陕地的地理特点,即地势险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陕地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秉持公正、勤政爱民的原则,为陕地的发展做出贡献。 尾联“樽无空美酒,鱼必荐嘉鲂”,诗人用美酒和鱼来表达对陕地人民美好生活的祝愿。美酒代表了欢乐和享受,鱼则代表了丰饶和富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陕地人民美好生活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最后一句“天子忧民切,行当务劝桑”,诗人借用天子的忧民之心,表达了对朝廷的期望和对百姓的关切。诗人认为,天子忧民切,应当鼓励百姓务农桑棉,发展农业经济,提高生活水平。这也是对陕地官员的建议,希望他们能够重视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整首诗通过对陕地的历史、地理、文化、人民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陕地未来的期许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朝廷的期望和对百姓的关切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来分陕重,犹有召公棠。
此树且能久,後人宜不忘。
君从金马去,郡在铁牛旁。
山色临关险,河声出地长。
樽无空美酒,鱼必荐嘉鲂。
天子忧民切,行当务劝桑。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