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得野舍,一迳幽且能。
意思:在路边找到乡间住宅,一经被而且能。
出自作者[宋]赵蕃的《题郑氏北墅》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隐居山林、德高望重的老人。诗中通过对老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羡慕之情。
首联“篮舆度浮梁,朝岚尚蒙蒙。十有九日雨,得晴类投空”,描绘了诗人乘着篮舆渡过浮桥,早晨的雾气还尚未消散的景象。接着,诗人描述了天气多变,很多时候都是晴天,就像空中飘浮的云一样难以捉摸。这样的描绘为下文的游山玩水做了铺垫。
颔联“游岩既原适,访隐亦好从”,表达了诗人对游山玩水、访隐求道的向往和追求。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详细描绘了主人翁的形象和品格。“主人谁与者,其祖郑七松。流风被云仍,真有隐者风”,诗人赞美主人翁是一位隐居山林的老人,他的风度如同云雾般飘逸,真是一位有隐者风范的人。“问年七十余,曳履不扶筇”,诗人询问老人的年龄已经七、八十岁了,但他行走时不需要扶着竹竿,这更彰显了他的精神矍铄。
“岂其养生效,殆自起死功”,诗人感叹老人的长寿和健康可能是他养生有道的成果,甚至可能是他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羡慕和敬仰。
“若人种艺法,橐驼安取同”,这里诗人赞美老人种植花草的方法与众不同,就像橐驼一样独树一帜。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老人技艺高超的敬佩之情。
最后,“木老德亦熟,闻之苏长公”,诗人总结了老人的品格和技艺,并提到了苏东坡的名字,暗示了这位老人可能是苏东坡的朋友或同道中人。
整首诗通过对老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老人健康长寿的敬仰和羡慕之情,以及对老人技艺高超的敬佩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