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意思:店闲无火天,村暖砍桑树时。
出自作者[唐]许浑的《途中寒食》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是一首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的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人们表达哀思、寄托情感的日子。
首联“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描绘了清明节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祭奠逝去的亲人,但路上却充满了悲伤的哭声,行人的马儿也走得缓慢。这一联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哀伤和沉重。
颔联“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进一步描绘了清明节的生活场景。由于祭祀活动需要燃烧纸钱等物品,许多小店在这个时候会变得冷清无火。然而,在温暖的村庄里,村民们会忙着砍伐桑树,准备祭祀用品。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清明节的不同寻常和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
颈联“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怀念。“杨子”指的是西汉杨修,他因才华出众而遭忌,被曹操所杀。人们常常用杨修的故事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思。“烧山忆介推”则是指清明节时人们焚烧山林来纪念介子推的故事。这一联通过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
尾联“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表达了诗人对清明节的感慨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明明”指的是天明,清明节就在明日的到来中来临了。诗人表示愿意承担起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时人们的哀伤和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手法和技巧,如对比、典故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