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呈曹子方》 兵甲胸中无敌国,丝桐世外有知音。

兵甲胸中无敌国,丝桐世外有知音。

意思:士兵甲胸中没有敌对国家,丝桐世外有知音。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呈曹子方》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赏析一位名叫曹子金的人的,他年轻时四处游历,胸怀壮志,诗才出众,善于骑马射箭,同时也精通音乐。这首诗通过描绘曹子金的经历和才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联“曹子金门等陆沉,壮年裘马四方心。”描绘了曹子金年轻时的游历经历,他像陆沉一样四处漂泊,但心中却有着四方的心志,表达了他胸怀壮志、不拘一格的性格。 颔联“檄傅白羽从沙井,诗写红巾遍武林。”描绘了曹子金在游历过程中的经历和诗才,他骑着白马,手持檄文,从沙井出发,他的诗作如同红巾在武林中传唱,表达了他才华出众、文武双全的特点。 颈联“兵甲胸中无敌国,丝桐世外有知音。”进一步表达了对曹子金军事才能和音乐才华的赞美。他胸怀兵甲,有着无敌的志向,同时又精通丝桐这种高雅的音乐,表达了他多才多艺、无所不能的特点。 尾联“相逢不饮何为者,祗作寒厅拥鼻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曹子金的敬仰之情,他们相逢却不喝酒有什么意思呢?只是作寒厅拥鼻吟罢了。这里的“拥鼻吟”是一种吟诗的方式,即用手按住鼻子吟诵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曹子金诗歌才华的赞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曹子金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才华出众、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描绘曹子金的游历经历和诗才,展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曹子金门等陆沉,壮年裘马四方心。
檄傅白羽从沙井,诗写红巾遍武林。
兵甲胸中无敌国,丝桐世外有知音。
相逢不饮何为者,祗作寒厅拥鼻吟。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有知

    读音:yǒu zhī

    繁体字:有知

    意思:有知觉;有知识。
    《礼记三年问》:“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
    南朝·梁·范缜《神灭论》:“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
    唐·韩愈

  • 世外

    读音:shì wài

    繁体字:世外

    意思:尘世之外;世俗之外。
    唐·李白《杂题》诗序:“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王公家书》:“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迹,足寄

  • 胸中

    读音:xiōng zhōng

    繁体字:胸中

    意思: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
    《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

  • 兵甲

    读音:bīng jiǎ

    繁体字:兵甲

    英语:weapon

    意思: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
    《国语吴语》:“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
    《孟子

  • 无敌

    读音:wú dí

    繁体字:無敵

    短语:所向无敌 兵强马壮 兵不血刃 雄 强 劲 一往无前 有力 精锐 所向披靡 强大 强硬 摧枯拉朽 无往不胜 攻无不克 精 无坚不摧 降龙伏虎 战无不胜

  • 知音

    读音:zhī yīn

    繁体字:知音

    短语:至交 忘年交 挚友 好友 契友 密友 莫逆之交

    英语:bosom friend

    意思:
    1.通晓音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