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石门涧》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意思:常听说慧远等,题诗这岩壁。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游石门涧》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石门寺的怀古之作,通过对石门寺周围环境和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 首句“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描绘了石门寺周围的环境,没有旧时的小径,只能拨开丛生的灌木,探寻历史的痕迹。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变迁,也让人对石门寺的历史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和想象。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描绘了秋天的石门寺,山清水秀,月光如水,仿佛回到了古代。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也让人对石门寺的文化底蕴产生了更多的敬仰和感慨。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描述了曾经在这里题诗的慧远等人,他们的诗篇留在了岩壁上,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也让人对石门寺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更多的认同和自豪。 然而,“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曾经的题诗已经被云遮苔封,难以寻找,让人感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这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关注和思考。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描绘了石门寺周围的自然景色,野生的竹林和多年的石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历史的沉淀。 最后,“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自从东晋以后,这里就很少有人来游历了,这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衰落。但是,秋涧的声音依旧,空空如也的早晨和晚上,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永恒。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石门寺周围环境和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题诗

    读音:tí shī

    繁体字:題詩

    英语:poem inscribed on a scroll

    意思:(题诗,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

  • 岩壁

    读音:yán bì

    繁体字:岩壁

    解释:1.陡峭如墙的山崖。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