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东林寺》 水碧聪明井,灯青慧远堂。

水碧聪明井,灯青慧远堂。

意思:水碧聪明井,灯青慧远堂。

出自作者[明]林俊的《东林寺》

全文赏析

《东林寺》是明代诗人林俊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东林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首句“东林金马寺”,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和地点,即位于东方的金马寺。这里的“金马”一词,既暗示了寺庙的富丽堂皇,又寓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如同金马奔腾,充满活力。 第二句“冠盖如云会”,形象地描绘了东林寺香火鼎盛的场景。冠盖如云,意味着前来参拜的信徒络绎不绝,犹如云层般密集。这里的“冠盖”一词,既指代信徒们的头饰,也暗示了他们的虔诚信仰。 第三句“谁家高阁上”,通过对高阁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东林寺的宏伟壮观。高阁之上,可以俯瞰整个寺庙的全貌,也可以远眺四周的风景。这里的“谁家”一词,既表示诗人对高阁主人的好奇,也暗示了佛教文化的普世价值。 第四句“夜静松涛声”,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通过松涛的声音,传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独特感悟。松涛声象征着佛教教义的悠远和永恒,而夜晚的宁静则让人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行。这里的“夜静”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东林寺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金马”、“冠盖如云”、“高阁”等,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初日上苍凉,峰峦接大荒。
懒云依鸟径,驯虎卧僧廊。
水碧聪明井,灯青慧远堂。
禅心秋共寂,徙倚近香床。
作者介绍 林俊简介
林俊(1452年-1527年),字待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兴化府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成化戊戌进士,历仕四朝,嘉靖年间官至刑部尚书。

林俊以其耿直的性格和清廉的作风闻名于世。他不畏权贵,善于言谏,勇于维护正义,在历任官职期间多次挽救或助人脱罪,为民除害。他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研究,能够真正理解儒学精髓,因此在治国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此外,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都闻名于世。

明朝林俊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的政治家、文化名流和社会活动家。他在历任官职期间,始终保持清廉和耿直,不畏强权,勇于言论,维护正义,多次帮助民众脱罪,为民除害。在治国方面,他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提出了很多独到见解,深受当时政府和民众的赞赏和尊重。

同时,林俊还是一位具有卓越才华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的诗词、书法、篆刻等文化作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清新脱俗、婉转动人,他的书法流畅自然、神韵独特,他的篆刻技艺高超、雕琢精美,都成为明代文化的瑰宝和传世之作。

因此,可以说,林俊是一位政治家、文化名流和社会活动家中的佼佼者,他的事迹和作品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关键词解释

  • 水碧

    读音:shuǐ bì

    繁体字:水碧

    意思: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
    《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
    郭璞注:“亦水玉类。”
    唐·李贺《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须水碧

  • 聪明

    读音:cōng míng

    繁体字:聰明

    短语:精明能干 小聪明 智 足智多谋 隽 明白 耳聪目明 灵性 灵气 颖慧 大智若愚

    英语:intelligent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