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即心是佛颂》 内外圆通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

内外圆通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

意思:内外圆通到处通,一个佛教国家在一个沙滩。

出自作者[宋]张伯端的《即心是佛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佛即心兮心即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佛教诗歌,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阐述了佛教的哲学理念和修行之道。 首先,诗中提到了“心佛”,即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这是一种超越物质、超越形态的哲学观念,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修行的重要性。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妄物”,即一切都是虚妄的,只有内心的觉悟才是真实的。 其次,诗中强调了“无佛复无心”的重要性。如果能够认识到没有佛也没有心,那么就能达到真正的觉悟,成为真如法身佛。这种观念强调了无我、无执着的修行态度,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自由。 接着,诗中描述了法身佛的特质,如“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等,这些都是佛教中对于法身佛的描述,强调了法身的超越性和普遍性。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内外圆通、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等观念,这些观念强调了佛教中的宇宙观和世界观,认为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内心的自由和超越。 最后,诗中强调了“知之须会无心法”,即要学会无心法,才能达到净业。这意味着要摆脱一切世俗的束缚和欲望,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自由,才能达到真正的觉悟和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教的哲学理念和修行之道,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超越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修行的方法和态度。通过理解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的哲学和修行方式,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和修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
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动不静不来往。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取难舍难听望。
内外圆通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个同。
知之须会无心法,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及迦叶。
作者介绍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关键词解释

  • 圆通

    读音:yuán tōng

    繁体字:圓通

    短语:利落 灵 灵巧 活 灵活 灵敏 巧

    英语:ripeness

    意思:(圆通,圆通)

    1.通达事理;处事

  • 佛国

    读音:fó guó

    繁体字:佛國

    意思:(佛国,佛国)

    1.佛所生之地,指天竺,即古印度。
    《维摩经略疏》卷一:“言佛国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国。”
    宋·陆游《掩户》诗:“泰山蚁垤初何有?

  • 内外

    读音:nèi wài

    繁体字:內外

    英语:inside and outside

    意思:(内外,内外)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

  • 到处

    读音:dào chù

    繁体字:到處

    短语:街头巷尾 所在 天南地北 四野 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四海 四方 无处 八方 无所不在 万方

    英语:everywhere

  • 通一

    读音:tōng yī

    繁体字:通一

    意思:谓融通为一。
    汉·贾谊《新书道德说》:“外内通一,则为得失。”
    唐·陆龟蒙《复友生论文书》:“《礼》《乐》二记,虽载圣人之法……未能通一纯实,故时有龃龉不安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