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意思:建礼深秋夜,承明候明白过。

出自作者[唐]王维的《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通过对建礼宫高秋夜和承明馆等候晓过情景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 首句“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诗人以高秋夜宿和次日候晓的切身经历,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寂静而庄重的宫廷夜色图。建礼宫是古代宫中的重要建筑,高高的宫墙、深邃的庭院,给人以庄重之感。而“候晓过”则暗示了诗人即将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为整首诗定下了一种紧张而庄重的基调。 “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宫廷的深夜景象。寒冷的夜漏声彻,黎明的钟声从万井中响起,这种声音在寂静的深夜中尤为清晰,给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感觉。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珠斗”、“绛河”,将月光、北斗、云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谦逊。诗人自谦衰朽之质,却能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下与大家共鸣,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谦虚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建礼宫高秋夜和承明馆等候晓过情景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
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键词解释

  • 建礼

    读音:jiàn lǐ

    繁体字:建禮

    意思:(建礼,建礼)

    1.汉宫门名,为尚书郎值勤之处。
    《文选沈约<和谢宣城>诗》:“晨趋朝建礼,晚沐卧郊园。”
    李善注引《汉书典职》:“尚书郎昼夜

  • 承明

    读音:chéng míng

    繁体字:承明

    意思: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刘向《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 秋夜

    读音:qiū yè

    词语解释

    ⒈  散文。鲁迅作。1924年发表。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描写作者后院里的两棵枣树以及鬼fc77眼的夜空。以秋天的夜空象征黑暗的现实,而枣树则是敢于斗争的勇士。作品意境深邃,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意义。

  • 高秋

    读音:gāo qiū

    繁体字:高秋

    意思:
    1.天高气爽的秋天。
    南朝·梁·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四一:“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

  • 明候

    读音:míng hòu

    繁体字:明候

    意思:加强警戒。候,斥候。
    《后汉书南匈奴传》:“伏念先父归汉以来,被蒙覆载,严塞明候,大兵拥护,积四十年。”

    解释:1.加强警戒◎,斥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