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择友》 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

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

意思:脸上没有吝色容,心里没有诡诈忧虑警惕。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择友》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兽为比喻,探讨人性与道德的关系,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批判。 首先,诗中提到“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这表达了人性是复杂的,有时人会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难以看清他人的真实内心。同时,也提醒我们要警惕自己内心可能存在的兽性。 接着,“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这里诗人肯定了古代的圣人虽然外形似兽,但他们却具有高尚的品德。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崇敬和对现实道德沦丧的批判。 “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诗人对现代社会中表面是人,内心却如兽的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道德风气的关注。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表面交友,内心却充满矛盾的现象,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这是对真善美的赞美,认为好人应该遵循正义之道,不顺从世间的逆境。 “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这是对真人的赞美,认为只有效仿真人才能够有坚定的心志,不谄媚、不欺骗、不奢侈、不沉迷于世俗的诱惑。 最后,“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君子大道人,朝夕恒的的。”这是对君子品质的赞美,认为君子应该具有坦荡的胸怀和无欺诈忧患的意识,这是人生应该追求的大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兽与人性的对比,探讨了人性与道德的关系,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道德风气的关注和对人生大道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
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
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
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
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
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
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
君子大道人,朝夕恒的的。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吝色

    读音:lìn sè

    繁体字:吝色

    英语:An expression showing one\'s grudging emotion.

    意思:
    1.为难的神色。
    南朝·宋·刘义庆《世

  • 容心

    读音:róng xīn

    繁体字:容心

    意思:犹言留心,在意。
    宋·黄光大《积善录》:“逆耳骨鲠之言,与世俗违者甚多,未觉有毁誉之私。能而公言在我,好恶在彼,吾何容心哉!”清·昭槤《啸亭杂录徐中丞》:“故于服食居处,人以

  • 忧惕

    读音:yōu tì

    繁体字:憂惕

    意思:(忧惕,忧惕)
    忧虑戒惧。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
    《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每日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