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怀》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

意思:过去即使在精密,一天多忧虑警惕。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咏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生活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首先,诗中描绘了作者从凤阁郎(高级官员)到二千石(地方官员)的转变,他感到自己不如从前,人们也不如过去称赞他。这反映出他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他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敢享受生活,即使在疏远的地方任职,也过着无牵无挂的生活。 然而,诗中又描绘了他饱食安坐,长歌醉酒的现在生活。他开始享受生活,不再忧虑,不再束缚于繁琐的事务。他开始理解人生的短暂,开始追求身心的安闲和欢适。 诗中还表达了对得失、损益的看法,提醒人们要看到事情的本质,不要只关注表面。最后,诗中强调了“观心不观迹”,即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领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不要被繁琐的事物所束缚,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
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
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
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
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
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终日

    读音:zhōng rì

    繁体字:終日

    短语:从早到晚

    英语:daylong

    意思:(终日,终日)

    1.整天。
    《易干》:“君子终日干干。”

  • 忧惕

    读音:yōu tì

    繁体字:憂惕

    意思:(忧惕,忧惕)
    忧虑戒惧。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
    《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每日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