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ì lì
繁体字:觱慄 意思: 1.即觱篥。 唐·冯翊《桂苑丛谈赏心亭》:“一日公召陶同游,问及往日芦管之事……其管绝微,每于一觱栗管中常容三管也。” 清·周亮工《寿青溪三老序》:“乃为诗寄之,有云:‘风紧黄云新觱栗,月明青草旧琵琶。’”参见“觱篥”。
2.筝的一种。长离的别名。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音乐筝》:“《类山》:长离,筝名。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bl
【拼音】bìlì
【觱栗开头的诗词】
《岁暮书斋即事次夕公韵四首》
觱栗风高北榭关,卷中丘壑画中山。 衰颜向日薰如醉,弱足凌寒冻欲顽。 翻覆炎凉随岁改,凋零花木逐年删。 黄麻紫诰非吾志,十赉新同处士颁。 ¤
【包含觱栗的诗词】
《雪霁夜寒》
气结云凝雪不晴,雪晴觱栗朔风鸣。 纵教受尽三冬冷,赢得虚窗一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