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襞方

读音:bì fāng

繁体字:襞方

意思: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摺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色丝,一名朱索,名拟甚多,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中央,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
宋程大昌《演繁露端午綵索》:“裁色缯为方片,各案四色位而安之于衣,而黄缯居四色缯之中,以此缀诸衣上,以表蚕工之成,故名襞

解释:1.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bf

【拼音】fāng

上一篇
觱栗
下一篇
裨笠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