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瀛国公入西域为僧号木波讲师》

木老西天去,袈裟说梵文。
生前从此别,去后不相闻。
忍听北方雁,愁看西域云。
永怀心未已,梁月白纷纷。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亲人的悲痛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生者对未来的忧虑和迷茫。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木老西天去,袈裟说梵文。”描绘了逝者离去的场景,其中“木老”暗示着生命的凋零和逝去,“西天”则是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而“袈裟说梵文”则表现了逝者身为佛门弟子的身份。 颔联“生前从此别,去后不相闻。”表达了生者与逝者永别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人生无常、生死相隔的残酷现实。 颈联“忍听北方雁,愁看西域云。”则用景物描写表现了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和忧虑。其中“北方雁”暗示着逝者已经远去,“西域云”则表现了生者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尾联“永怀心未已,梁月白纷纷。”则是对全诗主题的概括和升华,表达了生者对逝者永恒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以及人生的无常和不易。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逝去亲人的描绘和怀念,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同时也表达了生者对未来的忧虑和迷茫。
创作背景
《瀛国公入西域为僧号木波讲师》是宋朝诗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末年的历史事件有关。瀛国公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赵(xiǎn)的封号。赵在位仅仅两年多,就随着宋朝的灭亡而被元军俘虏。之后他被送到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并被封为瀛国公。 在元朝统治下,赵被迫出家为僧,取法号“木波讲师”。这一事件对当时的人们以及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汪元量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瀛国公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感慨。
相关诗词
  • 1
    [魏晋]
    职事相填委。
    文墨纷消散。
    驰翰未暇食。
    日昃不知晏。
    沉迷簿领间。
    回回自昏乱。
    释此出西域。
    登高且游观。
    方塘含白水。
    中有凫与雁。
    安得肃肃羽。
    从尔浮波澜。
  • 2
    [唐]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
    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
    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 3
    [元]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万倾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