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方干》 莫便求栖隐,桂枝堪恨颜。

莫便求栖隐,桂枝堪恨颜。

意思:没有人就请求隐居,桂枝堪恨颜。

出自作者[唐]曹松的《寄方干》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桐庐江水的宁静,以及诗人独自面对柴关的孤独。诗中流露出对别离的深深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桐庐江水闲,终日对柴关”,诗人以江水之闲比喻自己的孤独,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寂寞。江水无休无止地流淌,而诗人却终日面对柴关,无人相伴,无人交谈,这种孤独感被生动地表达出来。 “因想别离处,不知多少山”,诗人由此想到别离的痛苦,不知有多少人在山间默默承受着离别的痛苦。这种对比的手法,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也表达了他对更多人的痛苦的理解和同情。 “钓舟春岸阔,庭树晚烟还”,这两句描绘了桐庐江边的景色,钓舟在春岸边宽阔地漂荡,庭树在晚烟中静静地伫立。这种宁静的景色与前两句的孤独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寂寞。 最后,“莫便求栖隐,桂枝堪恨颜”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又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做出决定。隐逸可以带来短暂的宁静,但也可能让人忘记现实的痛苦,这使“恨颜”更加可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隐逸生活的矛盾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桐庐江水为背景,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孤独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别离的深深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桐庐江水闲,终日对柴关。
因想别离处,不知多少山。
钓舟春岸阔,庭树晚烟还。
莫便求栖隐,桂枝堪恨颜。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关键词解释

  • 栖隐

    读音:qī yǐn

    繁体字:棲隱

    意思:(栖隐,栖隐)
    亦作“栖隐”。
    隐居。
    《隋书隐逸传徐则》:“遂怀栖隐之操,杖策入缙云山。”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诗:“君心尚栖隐,久欲傍路

  • 桂枝

    读音:guì zhī

    繁体字:桂枝

    短语:树枝 橄榄枝

    英语:cassia twig

    意思:
    1.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桂枝”指月。
    唐·卢照邻《明月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