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资殿清惠陈公哀诗三首》 末年先帝攀髯恨,几处遗民随泪碑。

末年先帝攀髯恨,几处遗民随泪碑。

意思:晚年先帝登有遗憾,几处遗民随泪碑。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资殿清惠陈公哀诗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老年人的追思和感慨,通过对尧夫和迂叟这两个名字的引用,表达了对逝去时代和遗民的同情,以及对这位老人最后的诗作的不舍和敬意。 首句“不比尧夫新悦泽,依然迂叟旧清羸”,诗人首先描绘了这位老人与尧夫的不同,同时也强调了他是属于迂叟这一类人。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老人的独特性格和品质的赞赏。同时,“旧清羸”也暗示了这位老人已经年迈体弱,这也为后面的诗句提供了背景。 “末年先帝攀髯恨,几处遗民随泪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和对遗民的同情。诗人用“先帝攀髯恨”来表达对已故皇帝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遗憾。而“几处遗民随泪碑”则描绘了遗民们对故国的哀悼和怀念,通过“泪碑”这一形象,表达了他们的痛苦和悲伤。 接下来的两句“上自易名真独断,史当立传要雄辞”,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老人决定为历史留下独特一面的决心的赞赏,同时也强调了他文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老人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道山堂上分襟句,岂料今为绝笔诗”,诗人回忆起道山堂上的分别,没想到竟然成为了最后的告别。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老人离世的哀悼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去时代和遗民的同情,以及对这位老人的敬仰和不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人生感悟,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比尧夫新悦泽,依然迂叟旧清羸。
末年先帝攀髯恨,几处遗民随泪碑。
上自易名真独断,史当立传要雄辞。
道山堂上分襟句,岂料今为绝笔诗。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先帝

    读音:xiān dì

    繁体字:先帝

    英语:previous emperor; the late emperor

    意思:
    1.远古帝王。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天子乃荐鞠衣于

  • 遗民

    读音:yí mín

    繁体字:遺民

    英语:adherents of a former dynasty

    意思:(遗民,遗民)

    1.亡国之民;前朝留下的老百姓。
    《左传哀公四

  • 末年

    读音:mò nián

    繁体字:末年

    英语:last years of dynasty

    意思:
    1.老年;晚年。
    《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

  • 攀髯

    读音:pān rán

    繁体字:攀髯

    意思: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下迎,黄帝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余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黄帝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

  • 泪碑

    读音:lèi bēi

    繁体字:淚碑

    意思:(泪碑,泪碑)
    指羊祜碑。
    《晋书羊祜传》:“襄阳百姓于岘山·祜生平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唐·王维《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