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叹疏狂踪迹、似萍蓬。
意思:感叹自己疏狂人踪迹、似浮萍蓬。
出自作者[宋]陈允平的《虞美人·疏林远带寒山小》
全文赏析
这首诗《疏林远带寒山小。月落霜天晓。 棹歌初发浦烟中。自叹疏狂踪迹、似萍蓬。》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并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疏林远山、霜天晓月等景象,又通过棹歌和归兴等词语表达了作者疏狂自叹的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疏林远带寒山小。月落霜天晓。”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日景象,疏林远山,山小月落,营造出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作者通过精确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寒冷和孤独。
“棹歌初发浦烟中。自叹疏狂踪迹、似萍蓬。”这里作者通过棹歌和自叹,表达了自己疏狂自叹的情感。棹歌意味着船夫在划船,而“初发浦”则暗示了作者正在启程或刚刚出发。作者感叹自己的生活轨迹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
“江边衰柳迷津堠。归兴浓于酒。”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归心和思乡之情。“衰柳”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而“迷津堠”则暗示了作者在江边迷失了方向,这进一步加深了作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而“归兴浓于酒”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归乡的渴望,这种情感超过了酒的力量。
最后,“断烟流水自寒塘。十里蒹葭鸥鹭、两三双。”这两句诗描绘了寒塘、流水、蒹葭、鸥鹭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尽管作者之前表达了孤独和无助的情感,但最后他选择了面对和接受这种情感,并从中找到了平静和安慰。这种转变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从疏狂自叹到接受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它告诉我们,尽管生活中会有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应该学会面对和接受它们,从中找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相关句子
-
老子萍蓬踪迹。-- 出自《水龙吟·举杯长揖常娥》作者:[宋]李曾伯
- 萍蓬踪迹几时休。-- 出自《江城子·萍蓬踪迹几时休》作者:[宋]侯置
- 任萍蓬。-- 出自《六州歌头 戊申岁,一春强半风雨,不可出户》作者:[元]邵亨贞
- 萍蓬行路。-- 出自《减字木兰花·萍蓬行路》作者:[宋]晁补之
- 十载叹萍蓬。-- 出自《菩萨蛮·琴堂窗户清无暑》作者:[宋]曹勋
- 浮生何必寄萍蓬。-- 出自《浪淘沙·家在敬亭东》作者:[宋]吴潜
- 浮萍踪迹。-- 出自《减字木兰花·浮萍踪迹》作者:[宋]陈著
- 鳞鸿,渺踪迹。-- 出自《兰陵王·柳花白》作者:[宋]施岳
-
回首旧游踪迹。-- 出自《谒金门·银漏滴》作者:[宋]谭宣子
- 云散无踪迹。-- 出自《促拍满路花》作者:[宋]秦观
- 狂踪迹。-- 出自《梅花引·清阴陌》作者:[宋]无名氏
- 念少年踪迹。-- 出自《雨中花慢·宴阙倚栏郊外》作者:[宋]无名氏
- 难踪迹。-- 出自《秦楼月/忆秦娥》作者:[宋]韩元吉
- 狂踪迹。-- 出自《梅花引 以上二首见阳春白雪三案词学丛书本》作者:[金]蔡松年
- 踪迹。-- 出自《喜迁莺·月波疑滴》作者:[宋]史达祖
- 少年踪迹。-- 出自《阳春曲/阳春》作者:[宋]史达祖
- 自叹离-- 出自《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作者:[唐]李商隐
- 自叹劳生。-- 出自《行香子 书舍偶成》作者:[金]段成己
- 还自叹-- 出自《望月婆罗门引 晨起,与仲坚偶坐,少焉雨作》作者:[金]段成己
- 空自叹,倩谁宽。-- 出自《鹧鸪天·堂上幽人睡自闲》作者:[金]段成己
- 半景方自叹。-- 出自《采石上菖蒲诗》作者:[南北朝]江淹
-
毋自叹,蒿莱恶。-- 出自《满江红·小小池亭》作者:[宋]李曾伯
- 空自叹、归心难住。-- 出自《贺新郎·试与姮娥语》作者:[宋]京镗
- 外疏狂性。-- 出自《万年春 衲衣》作者:[元]丘处机
- 疏狂些子放。-- 出自《谒金门 赏梅》作者:[元]李俊明
- 风流何处疏狂。-- 出自《清平乐·露花烟柳》作者:[宋]李邴
- 新寂寞,旧疏狂。-- 出自《鹧鸪天·题得相思字数行》作者:[宋]无名氏
- 犹记疏狂客。-- 出自《菩萨蛮·雪林一夜收寒了》作者:[宋]范成大
- 曾格外疏狂。-- 出自《风入松·少年心醉杜韦娘》作者:[宋]侯置
- 叹人生、杳似萍浮。-- 出自《透碧霄》作者:[宋]查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