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四望山下,望庐山》 人世那有此,心疑是庐山。

人世那有此,心疑是庐山。

意思:人世间哪有这,心里怀疑是庐山。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宿四望山下,望庐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感慨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湖畔远岫的景色、晨光、春雨、人世与庐山的对比,以及舟泊湖畔时的感受,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首联“过湖见远岫,澹若横碧烟。晨蔚动霁晖,春滋涵雨鲜。”诗人描绘了湖面上远处的山峦,淡淡地横卧在碧绿的烟雾中,早晨的云雾在雨后初晴的阳光下飘动,春天的雨滋润着大地,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颔联“人世那有此,心疑是庐山。宿惊恍未定,欲问无暇言。”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眼前美景的惊讶和怀疑,怀疑自己是否来到了庐山。这种恍惚和惊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和敬畏。 颈联“落日泊四望,诸峰森在前。老夫急亲指,舟子答果然。”在落日时分,诗人环顾四周,看到湖畔的山峰矗立在前,老夫急切地想要指给舟子看,舟子也果然回答正确。这里诗人通过舟子的回答确认了自己的判断,进一步强调了眼前的景色之美。 诗的尾联“坐令我生敬,瞻仰忘忧端。更待孤月出,开篷望晴峦。”诗人表达了自己因眼前的美景而生出的敬畏之情,忘却了一切忧愁烦恼。他期待着月亮升起,打开船篷欣赏晴朗的山峦。这里的结尾意味深长,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敬畏和赞叹。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对他人的尊重。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过湖见远岫,澹若横碧烟。
晨蔚动霁晖,春滋涵雨鲜。
人世那有此,心疑是庐山。
宿惊恍未定,欲问无暇言。
落日泊四望,诸峰森在前。
老夫急亲指,舟子答果然。
平地起屏障,倚空开旗旃。
潜抱秀润质,不露奇怪颜。
乃知名山尊,未与几岭班。
严重王公体,雍容德人贤。
何必出锋锐,要骇俗子观。
坐令我生敬,瞻仰忘忧端。
更待孤月出,开篷望晴峦。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庐山

    读音:lú shān

    繁体字:廬山

    英语:Lushan

    意思:(庐山,庐山)
    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周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北魏·郦道元

  • 人世

    读音:rén shì

    繁体字:人世

    短语:江湖 浊世 尘 红尘 凡

    英语:the land of the living

    意思:
    1.人间,人类社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