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何万下第归蜀二首》 清时守儒术,白首在丘园。

清时守儒术,白首在丘园。

意思:清时守儒学,老在家园。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何万下第归蜀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才华却落魄不遇,年老还乡的诗人的自叹之诗。整体情感基调是落寞、惆怅的,但其中也充满了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十上终无就,才高定复论。”开篇两句,诗人以才高自许,却落魄不遇,多次上书都无法得到任用。这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才不遇之感,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自信与坚韧。 “清时守儒术,白首在丘园。”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坚守儒家学说,直至白发苍苍,却仍在乡村中生活。这里的“清时”二字,寓含了对社会清明、重用人才的期待。 “远树隐残日,孤烟生暮村。”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色,远处的树木遮住了落日,孤独的炊烟在暮色中的村庄升起。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孤独、落寞的象征。 “扬鞭万里去,几许不销魂。”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即使扬鞭万里,也无法消除心中的悲伤。这里的“扬鞭万里去”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不屈,而“几许不销魂”则又流露出他的悲伤与惆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怀才不遇的悲愤,又有坚韧不屈的精神,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一首非常动人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上终无就,才高定复论。
清时守儒术,白首在丘园。
远树隐残日,孤烟生暮村。
扬鞭万里去,几许不销魂。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清时

    读音:qīng shí

    繁体字:清時

    意思:(清时,清时)
    清平之时;太平盛世。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
    张铣注:“清时,谓清平之时。”
    三国·魏·曹操《

  • 白首

    读音:bái shǒu

    繁体字:白首

    英语:whitehaired

    意思:
    1.犹白髮。表示年老。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

  • 儒术

    读音:rú shù

    繁体字:儒術

    英语:Confucian learning

    意思:(儒术,儒术)
    儒家的原则、学说、思想。
    《墨子非儒下》:“胜将因用儒术令士卒曰:‘毋逐奔,揜函

  • 丘园

    读音:qiū yuán

    繁体字:丘園

    英语:Kew Royal Botanic Gardens

    意思:(丘园,丘园)

    1.家园;乡村。
    《易贲》:“六五,贲于丘园,束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