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蝶恋花·莫向城头听漏点》 莫向城头听漏点。

莫向城头听漏点。

意思:不要向城头听漏一点。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蝶恋花·莫向城头听漏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和无尽的思念。 首句“莫向城头听漏点”,诗人劝告城头的人不要在深夜的漏点声中诉说离愁,这似乎是一个劝告,一个提醒,提醒人们不要在寂静的夜晚过于沉溺于离别的悲伤。 “说与行人,默默情千万”,这句诗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行人默默无语,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悲伤。诗人用“千万”这个词形容情感的丰富,表达了离愁之深。 “总是离愁无近远”一句,诗人表达了离愁是无远弗届的,无论距离的远近,都可能引发离愁。这是一种对离愁的深刻理解,它超越了空间的限制,深入到人性的深处。 “人间儿女空恩怨”一句,诗人用“人间儿女”来形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纠缠于琐碎恩怨的人,他们对于离别的痛苦无能为力,只能空自抱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锦绣心胸冰雪面”,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既美丽又冷酷的形象,她的心胸如锦绣般美丽,而她的性格却如冰雪般冷酷,这似乎是在暗示那个即将离别的人。 最后,“一杯早唱阳关劝”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诗人希望离别的人能够尽快地接受离别的现实,并鼓励她像阳关一样坚强,像阳关的歌声一样充满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和无尽的思念。它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离别的深深感慨。诗人用美丽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将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莫向城头听漏点。
说与行人,默默情千万。
总是离愁无近远。
人间儿女空恩怨。
锦绣心胸冰雪面。
旧日诗名,会道空梁燕。
倾盖未偿平日愿。
一杯早唱阳关劝。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漏点

    引用解释

    漏壶滴下的水点声。 宋 辛弃疾 《蝶恋花·用赵文鼎韵送郑元英》词:“莫向楼头听漏点,説与行人,默默情千万。” 明 杨慎 《临晋道中》诗:“ 解城 闻漏点,星宿满悔臺。”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山程兼水宿,漏点清鉦续。”

    读音:lòu diǎn

  • 城头

    读音:chéng tóu

    繁体字:城頭

    意思:(城头,城头)
    城墻上。
    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元·萨都剌《高邮城晓望》诗:“城上高楼城下湖,城头画角晓呜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