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塞》 卷旗遮虏塞,歇马受降城。

卷旗遮虏塞,歇马受降城。

意思:卷旗遮虏塞,歇马受降城。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山塞》

全文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边塞夜景,同时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苦生活。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以下是对诗句的具体赏析: 首联“边草荒无路,星河秋夜明。”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草丛茂盛,遮蔽了道路,星河在秋天的夜晚显得格外明亮。这一联通过对环境的刻画,为整首诗奠定了苍凉、悲壮的基调。 颔联“卷旗遮虏塞,歇马受降城。”描述了战争的情景,旗帜卷起,遮蔽了敌人的要塞,战马在受降城下歇息。这一联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颈联“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描绘了士兵的艰苦生活,霜降时节,征衣单薄,寒风凛冽,战鼓声声。这一联通过对士兵生活的刻画,表现了他们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和勇敢。 尾联“将军功示厌,士卒不须生。”以将军的功成名就和士卒的生死无常作结,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常。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夜景、战争场面和士兵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常,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同时,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边草荒无路,星河秋夜明。
卷旗遮虏塞,歇马受降城。
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
将军功示厌,士卒不须生。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歇马

    读音:xiē mǎ

    繁体字:歇馬

    英语:get down from a horse for a rest

    意思:(歇马,歇马)

    1.休息的马。
    北周·庾信《归田》诗:“树

  • 受降

    读音:shòu xiáng

    繁体字:受降

    短语:受训

    英语:accept a surrender

    意思:
    1.接受敌人投降。
    《后汉书朱祐传》:“大司马

  • 降城

    读音:jiàng chéng

    繁体字:降城

    意思:
    1.征服、攻克城邑。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凡从得二千石二人,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