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刘补阙自九华山拜官因以寄献》 若更思林下,还须共致君。

若更思林下,还须共致君。

意思:如果再考虑林下,还需要共同导致你。

出自作者[唐]张乔的《刘补阙自九华山拜官因以寄献》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冥鸿久不群,征拜动天文。地主迎过郡,山僧送出云。登车残月在,宿馆乱流分。若更思林下,还须共致君》,显然是一首表达诗人应征拜官、远离故乡时的心情和感慨的诗。 首句“冥鸿久不群”,诗人以“冥鸿”自比,表达自己长久以来与众不同,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久不群”不仅说明自己与众人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而且暗示了诗人对自己高洁品性、远大志向的自信和坚定。 “征拜动天文”,诗人应征拜官,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也是他实现抱负的开始。而“动天文”三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也暗示了责任和压力的加重。 “地主迎过郡,山僧送出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家时受到当地人、僧人的热烈欢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动和感激。其中,“过郡”和“出云”等词,既描绘了热烈的场面,也寓含了吉祥的意味。 “登车残月在”,诗人登车启程,此时月亮已经升起,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残月”一词,也暗示了离别的伤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宿馆乱流分”,描述了旅途中的景象,也表达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和寂寞。 最后两句,“若更思林下,还须共致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君主的忠诚。即使在思念故乡的时候,诗人也表示自己会为了国家而努力,这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应征拜官、远离故乡时的复杂心情和感慨。通过对自己的自喻、环境的描绘、离别之情的表达以及对故乡和君主的忠诚的表述,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冥鸿久不群,征拜动天文。
地主迎过郡,山僧送出云。
登车残月在,宿馆乱流分。
若更思林下,还须共致君。
作者介绍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

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致君

    读音:zhì jūn

    繁体字:緻君

    意思: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
    《墨子亲士》:“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