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怀二首》 邦危坏法则,圣远益愁慕。

邦危坏法则,圣远益愁慕。

意思:国家危险破坏法则,圣远更加忧愁的思绪。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咏怀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国家危难之时,感到无力改变现状,表达了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首段中,作者表达了对男儿有担当、有志向的重视,认为只有有志向的男儿才能承担起天下的重任。然而,作者也感叹自己命运多舛,遭遇艰难险阻,感叹世道不公,奸雄当道,国家陷于危难之中。 二段中,作者描述了国家遭受的苦难,如黄河洛水变成血海,公侯草间啼哭,西京陷落,皇帝出逃,百姓苦不堪言,两宫被弃。这些描述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混乱。 三段中,作者表达了对国家的失望和无奈,认为国家需要重建,但缺乏有力的支持。疲惫的文臣武将们只能苟且偷生,无法施展才华。作者对这种状况表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四段中,作者转向自我反思,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做出贡献,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能为力。他看着丰城的气息,回想起过去的辉煌,感到岁月不饶人,疾病缠身。 最后一段中,作者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深眷恋和担忧,他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痛苦。他希望能够游历江湖,但仍然感到怅然若失,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对国家危难、社会混乱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痛苦。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佳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生贵是男,丈夫重天机。
未达善一身,得志行所为。
嗟余竟轗轲,将老逢艰危。
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河雒化为血,公侯草间啼。
西京复陷没,翠盖蒙尘飞。
万姓悲赤子,两宫弃紫微。
倏忽向二纪,奸雄多是非。
本朝再树立,未及贞观时。
日给在军储,上官督有司。
高贤迫形势,岂暇相扶持。
疲苶苟怀策,栖屑无所施。
先王实罪己,愁痛正为兹。
岁月不我与,蹉跎病于斯。
夜看丰城气,回首蛟龙池。
齿发已自料,意深陈苦词。
邦危坏法则,圣远益愁慕。
飘飖桂水游,怅望苍梧暮。
潜鱼不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法则

    读音:fǎ zé

    繁体字:法則

    短语:公理

    英语:(n) law; rule; code

    意思:(法则,法则)

    1.制度;法度。
    《周礼天官

  • 愁慕

    读音:chóu mù

    繁体字:愁慕

    意思:忧思。
    汉·张衡《思玄赋》:“虽游娱以媮乐兮,岂愁慕之可怀。”
    唐·杜甫《咏怀》之二:“邦危坏法则,圣远益愁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