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急乐世》 秋思冬愁春恨望,大都不得意时多。

秋思冬愁春恨望,大都不得意时多。

意思:秋思冬季愁春恨望,大都不得意时多。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急乐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情感色彩的诗,描绘了一个绣女在绣花时,被黄莺的叫声打断了思绪,引发了她的悲伤和失意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绣女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苦闷。 首句“正抽碧线绣红罗”,描绘了绣女正在用心绣制红罗的场景,其中“碧线”和“红罗”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个场景也展现了绣女的勤劳和细致。 次句“忽听黄莺敛翠蛾”,用“忽听”二字将诗歌的情节引向了一个转折点,黄莺的叫声打断了绣女的思绪,使她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这里的“敛翠蛾”形象地描绘了绣女因被打断而皱起眉头的神态。 最后两句“秋思冬愁春恨望,大都不得意时多”,通过排比的手法,描绘了绣女在不同季节中的情感状态,以及她生活中经常感到失意和苦闷的心情。这里的“秋思”、“冬愁”、“春恨”形象地表现了绣女内心的悲伤和苦闷,同时也展现了生活的无情和艰辛。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绣女生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生的辛酸和苦涩。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流畅,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正抽碧线绣红罗,忽听黄莺敛翠蛾。
秋思冬愁春恨望,大都不得意时多。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秋思

    读音:qiū sì

    繁体字:秋思

    意思:秋日寂寞凄凉的思绪。
    唐·沈佺期《古歌》:“落叶流风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开。”
    宋·苏辙《次韵徐正权谢示闵子庙记及惠纸》:“西溪秋思日盈牋,幕府拘愁学久骞。”

  • 大都

    读音:dà dū

    繁体字:大都

    短语:大多 大半 基本上 多

    英语:general

    意思: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周礼地官载师》:“以小

  • 不得

    读音:bù dé

    繁体字:不得

    英语:must not

    意思:
    1.不能得到;得不到。
    《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汉·晁错《论贵粟疏》:“夫腹飢不

  • 春恨

    读音:chūn hèn

    繁体字:春恨

    意思:犹春愁,春怨。
    唐·杨炯《梅花落》诗:“行人断消息,春恨几徘徊。”
    前蜀·韦庄《庭前桃》诗:“五陵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
    元·黄庚《闺情效香

  • 得意

    读音:dé yì

    繁体字:得意

    短语:洋洋得意 飞黄腾达

    英语:pleased with oneself

    意思:
    1.领会旨趣。
    《庄子外物》:“言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