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庐陵董氏桂林书斋》 山东桑柘多,江南松桂茂。

山东桑柘多,江南松桂茂。

意思:山东桑树多,江南松桂茂。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寄题庐陵董氏桂林书斋》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东桑柘多,江南松桂茂》是一首描绘生活富足的诗篇,通过对山东和江南两种不同地域的桑树、柘树、松树、桂树等植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富饶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首先,诗中通过对山东和江南两种不同地域的植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山东的桑树和柘树多,而江南则以松树和桂树为常见。这种描绘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地域特点的熟悉,也暗示了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了解。 其次,诗中描绘了种植桑树和桂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春蚕和华构是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们为作者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使他能够实现富饶的生活。这种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农业经济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重视。他听说在云盖下聚集书籍可以带来大富,这表明他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积累知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诗中描绘了作者对子孙后代的期望。他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耀,能够像星星般的珍珠一样光彩照人。这种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家族繁荣的期望,也表达了他对子孙后代的关爱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富饶的生活、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家族繁荣的期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东桑柘多,江南松桂茂。
种桑事春蚕,栽桂事华构。
尝闻云盖下,聚书为大富。
往往见子孙,缘天掇星宿。
掇星星若珠,光彩出屋漏。
秋收万种田,作酒日为寿。
亦有千里归,锦衣行白昼。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江南

    读音:jiāng nán

    繁体字:江南

    英语:south of the River

    意思:
    1.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后

  • 山东

    读音:shān dōng

    繁体字:山東

    英语:Shandong (province in northern China)

    意思:(山东,山东)

    1.山的东坡。参见“山西”。

  • 桑柘

    引用解释

    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