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卧病,李员外题扉而去》 谁知簪绂贵,能问幽忧疾。

谁知簪绂贵,能问幽忧疾。

意思:谁知簪丝带贵,能问被忧虑疾病。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卧病,李员外题扉而去》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由一系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意象构建而成的,它描绘了一个僻陋的乡村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生活的病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细致观察,同时也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就描绘了一个僻陋的乡村环境,蒿莱(野草)遍地,小径难行,这象征着病者所处的环境是如此的荒芜和贫瘠。而“谁知簪绂贵,能问幽忧疾”这两句则揭示了社会的等级制度,那些身着华丽服饰的人,可能并不理解或忽视这个僻陋之地的生活疾苦。 接着,“珂声未驻门,兰气先入室”这两句描绘了病者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可能有人来访,带来了新鲜的气息。这里的“珂声”和“兰气”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前者可能代表了富贵和地位,后者则可能代表了优雅和清洁。然而,“沉疴不冠带,安得候蓬荜”这两句则揭示了病者的困境,他身患重病,无法迎接访客。 然后,“清扬去莫寻,离念顷来侵”这两句表达了病者对来访者的离别感到失落和痛苦。这里的“清扬”可能是指来访者的美好形象或气质,“离念顷来侵”则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枕上忆君子,悄悄唯苦心”这两句描绘了病者在夜晚无法入睡,独自思考的情景。他怀念着那位来访者,感到深深的痛苦和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僻陋的乡村环境、病者的生活状态、访客的来访以及夜晚的独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它不仅是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也是对人类情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僻陋病者居,蒿莱行径失。
谁知簪绂贵,能问幽忧疾。
珂声未驻门,兰气先入室。
沉疴不冠带,安得候蓬荜。
清扬去莫寻,离念顷来侵。
雀栖高窗静,日出修桐阴。
枕上忆君子,悄悄唯苦心。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簪绂

    读音:zān fú

    繁体字:簪紱

    意思:(簪绂,簪绂)
    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
    唐·李颀《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绂同刍狗。”
    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凡居近位

  • 忧疾

    读音:yōu jí

    繁体字:憂疾

    意思:(忧疾,忧疾)
    忧伤病痛。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人有忧疾,则唿天地父母,自古而然。”
    《隋书天文志中》:“星微细暗,后有忧疾;疏远,后失势;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