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侍御赴安西》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意思:功名万里之外,心事一杯里。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侍御”即侍御史的简称,官名。“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附近。作者为了送他的朋友李侍御到安西,写了这首诗。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意思是你这即将远行的人(行子,指李侍御)对着我这个行踪不定的人(飞蓬,作者自指),可是,我却在为你送行,一会儿你就要骑上披着铁甲的战马(铁骢)而转战边疆了。我自己留在这里也象风中飘荡的秋蓬一样,飘泊无定。送别友人时,心中本来就为惜别伤离的情绪所苦恼,自己作为送行者,也是象风中的蓬草一样,到处飘泊,踪迹不定,更增加了无限惆怅的心情。这里作者以“飞蓬”来形容,就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心中的感慨。

第二联是写饯行时的举杯谈心。“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意思是说,你要到万里外的安西去建功立业,临别时,我有千言万语要对你说,然而我这惜别的情怀,只能用举杯对饮来表示。心中多少事,尽在不言中,这里边的寓意是很深刻的。什么心事,这里没有具体写出,但却可以从下面两联的描述中体会出来。第三联写他们别后将分处遥远的两地。李侍御要到阻挡敌人的燕支山以外,而他自己呢,却留在太白山东面的长安。今后人们将会更加互相担心,互相怀念。“虏障”,是阻挡敌人的关塞,指居延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这里是用这些边远地方,借指遥远的安西。“燕支”,即燕支山,也写作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境内,这里也是借指遥远的边地安西。汉代霍去病伐匈奴,大获全胜,乘胜追击,过燕支山千余里,平定边患,胜利归来。这里借用燕支山,也含有祝愿远行从军的友人能早日胜利归来的意思。“秦城”,长安城。“太白”,山名,即终南山的太乙峰,在长安的西边。“虏障燕支北”,是友人将要从军远去的地方。“秦城太白东”,指高适暂时客居之处。最后两句是劝慰的话。说,尽管你将要去的地方有万里之遥,朋友之间的离别之苦也的确令人难过,但是要把心放宽些,不要因别离而心情惆怅,应该为捍卫国家的安全而贡献力量。“看取宝刀雄”,是一种象征的手法,意思是让宝刀发挥威力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全诗写了依依惜别的心情,也写了举杯谈心,互相劝慰的场面,感情非常真挚,调子是高昂的。这正反映了盛唐诗歌中奋发图强,保卫祖国的积极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万里

    读音:拼音:wàn lǐ 五笔:dnjf

    万里的解释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6*
  • 一杯

    读音:yī bēi

    繁体字:一杯

    意思:
    1.指一杯的容量。
    《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 功名

    读音:gōng míng

    繁体字:功名

    英语:scholarly honor of official rank

    意思:
    1.功业和名声。
    《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 外心

    读音:wài xīn

    繁体字:外心

    短语:二心

    英语:circumcenter

    意思:
    1.用心于外。
    《礼记礼器》:“礼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

  • 杯中

    读音:bēi zhōng

    繁体字:杯中

    意思:指杯中之酒。
    明·卓人月《花舫缘》第一齣:“吾何痛,且尽此杯中。”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