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意思: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首句“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就让人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痛苦和无法自拔的情感。芭蕉叶上滴落的每一滴水珠都像是作者心中的泪水,每一声都像是时间的脚步在回响着当初的回忆。这里的“点滴”和“声声”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让人仿佛能听到那痛苦的回声。 “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想要睡觉时又翻阅过去的书信。这些鸳鸯小字,是作者曾经熟悉而现在却生疏的字迹,唤起了他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眼中的景象因为疲倦而变得模糊,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心情因为回忆而变得混乱和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幽暗的窗户下,一盏孤灯照着冷雨的场景,更加强调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挽回的无奈和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芭蕉、雨声等自然元素为背景,通过描绘作者翻阅旧书、疲倦的眼神、孤灯冷雨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在深深的回忆中孤独寂寞的情感状态。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情感深沉而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芭蕉

    读音:bā jiāo

    繁体字:芭蕉

    短语:桃树 漆树 冬青 吐根 柠檬 苏木 圣诞树 栗树 七叶树 梨树 月桂树 木棉树 椰子树 白桦 枇杷 白杨树 女贞 红树 柚木 杏树 卫矛 银杏树 木菠萝 紫荆

  • 点滴

    读音:diǎn dī

    繁体字:點滴

    短语:少于 少数 些微 稀 一点儿 少许 些许 单薄 片 简单 鲜 星星点点 无几 有限 区区 寡 半点 一二 有数 星星 一丝 两 半

    英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