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次湘阴》 何处惊鸿起,孤舟趁月行。

何处惊鸿起,孤舟趁月行。

意思:何处惊鸿发,我船跟着月亮运行。

出自作者[唐]齐己的《夜次湘阴》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涛出洞庭,帆影入澄清。何处惊鸿起,孤舟趁月行。时难多战地,野阔绝春耕。骨肉知存否,林园近郡城。》是一首描绘洞庭湖风涛、帆影、孤舟、战地等自然景象的诗,同时也表达了对亲人安危的关切和对战乱时局的感慨。 首联“风涛出洞庭,帆影入澄清”,诗人以洞庭湖的波涛起笔,描绘了一幅湖面风涛汹涌、气势磅礴的画面。接着,帆影进入澄清的湖面,又增添了一抹宁静与安详。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颔联“何处惊鸿起,孤舟趁月行”描绘了湖面上惊鸿(即飞鸟)飞起,孤舟趁着月色前行的场景。这里既有自然的生动景象,又有孤舟行进的人为元素,使得画面更加立体和多元。 颈联“时难多战地,野阔绝春耕”表达了对战乱时局的感慨。时难是艰难的时期,多战地则表明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地方。野阔绝春耕则描绘了战乱导致田野荒芜、春耕无法进行的景象。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最后两联“骨肉知存否,林园近郡城”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切。诗人询问亲人是否还安好,林园近郡城则表明诗人所在的地点离林园不远,也暗示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自然景象和表达战乱时局的感慨以及对亲人关切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涛出洞庭,帆影入澄清。
何处惊鸿起,孤舟趁月行。
时难多战地,野阔绝春耕。
骨肉知存否,林园近郡城。

关键词解释

  • 孤舟

    读音:gū zhōu

    繁体字:孤舟

    意思:孤独的船。
    晋·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绵绵归思纡。”
    宋·陆游《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 惊鸿

    读音:jīng hóng

    繁体字:驚鴻

    英语:be slim and graceful

    意思:(惊鸿,惊鸿)

    1.惊飞的鸿雁。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