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罪在郡县,恩泽壅不宣。
意思:此罪在郡县,恩泽壅塞不宣。
出自作者[宋]晁公溯的《清晨坐堂上》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官吏横征暴敛、百姓困苦不堪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首段描述了官吏们坐在公堂上处理文书,这些文书常常堆积如山,反映出官府事务繁忙,但这种忙碌并非为了养民,而是为了征发百姓,征敛钱财。诗人通过“皆自公府来,徵发何纷然”的描述,揭示了官府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
接下来的段落,诗人进一步揭示了百姓的困苦生活。他们不愿意出卖劳动力,不愿意接受政府的土地分配,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自由,失去生活的权利。诗人通过“商不愿出途,农不愿授田”的表述,表达了对百姓生存权利的尊重和对他们选择生活的自由的支持。
诗人还描绘了百姓生活的艰难。他们有的困苦到无法生存,甚至无法得到基本的医疗救助,有的甚至在路上死去,而这一切的罪责都在于郡县官员的不作为,他们没有给予百姓足够的恩泽和保护。诗人通过“孰知人困穷,岂有力留迁”的表述,表达了对官员无能的谴责和对百姓生存权利的尊重。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官员的不满和失望,他们不理解百姓的困境,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反而将责任推卸给货币流通,认为只要货币在流通,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诗人通过“公府不我责,所贵为货泉。长使货泉在,吏曹同晏然”的表述,表达了对官员无能的无奈和讽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描绘了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谴责和对百姓生存权利的尊重。诗人通过诗歌呼吁官员们关注民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希望货币流通能够真正地帮助到百姓,而不是成为官员推卸责任的借口。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