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为佛事,有客问家风。
意思:没有心情做佛事,有位客人问家风。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和栖霞寂照庵僧云渺》
全文赏析
这首诗《萧然一世外,所乐有谁同。
宴坐能忘老,斋蔬不过中。
无心为佛事,有客问家风。
笑谓西来意,虽空亦不空。》是一首描绘诗人淡泊名利、清净自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诗。
首联“萧然一世外,所乐有谁同”,诗人表达了自己超脱于世俗纷扰之外,这种超脱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对现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接纳,从而能够享受内心的宁静和快乐。这种境界,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感受到的,因此诗人发出了“有谁同”的疑问,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和自得其乐。
颔联“宴坐能忘老,斋蔬不过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宴坐,即独自静坐,是诗人常用的修身养性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能够忘却衰老,保持年轻的心态。斋蔬不过中,则是指诗人的饮食简朴,不过分追求奢华,这也是他清净自乐的方式之一。
颈联“无心为佛事,有客问家风”,诗人表明自己无意于为佛事,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态度。如果有客人询问家风,则表明有人关注和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的谦虚和淡泊,也透露出他并不孤独,有人愿意理解和关注他。
尾联“笑谓西来意,虽空亦不空”,诗人笑谈佛教的“西来意”,即佛教传入东土的本意。诗人认为,虽然佛教教义空灵虚幻,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非如此。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理解和接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我内心的认识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淡泊名利、清净自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描绘独自静坐、饮食简朴、淡泊名利等细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和接纳,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认识。同时,这首诗也透露出诗人并不孤独,有人愿意理解和关注他,表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纷扰之外的孤独而自得其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