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威胜军张判官》 北地不知春,惟看榆叶新。

北地不知春,惟看榆叶新。

意思:北地不知道春天,只有看榆树叶新。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送威胜军张判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它以北地春景发端,以边塞风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忧虑。 首句“北地不知春,惟看榆叶新”,直接描绘北地的春日景象,榆叶新绿,却无繁花点缀,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这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北地春景的特殊面貌,为全诗定下基调。 “岑牟多武士,玉麈重嘉宾”两句,诗人借用了古代的服饰和娱乐来表达对当地人的影响。岑牟是一种古代的帽子,玉麈是古代的拂尘,这里借指当地人。诗人通过描述一个充满武士气息,以清谈交友的环境,表达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野磷惊行客,烽烟入远尘”两句,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边塞的另一面:荒野磷火惊扰了行旅之人,烽烟弥漫,远处的尘土飞扬。这里诗人以惊蛰、烽烟等意象,揭示了边塞的战争气息和行旅之人的艰辛。 最后两句“系书沙上鴈,时寄日边人”,诗人以书信寄托于大雁,希望它能代自己给日边的人捎去问候。这里诗人以大雁为媒介,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北地春景为引子,通过描绘边塞风情和战争气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忧虑。诗人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意象,将边塞的景象和情感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地不知春,惟看榆叶新。
岑牟多武士,玉麈重嘉宾。
野磷惊行客,烽烟入远尘。
系书沙上鴈,时寄日边人。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北地

    读音:běi dì

    繁体字:北地

    意思:北部地方。
    《史记燕召公世家》:“王(齐愍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
    司马贞索隐:“北地,即齐之北边也。”
    《文选枚乘<上书重谏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