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哀诗·屈平》 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意思:空多楚辞在,还与太阳争光。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五哀诗·屈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感情色彩,表达忠诚与贞节的诗。诗中的意象和象征富有深度,语言优美,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内涵。 首联“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以白玉和幽兰作为比喻,表明洁白和芬芳并非就是价值所在。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一种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认为单纯的表面美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价值。 颔联“穷羞事令尹,疏不忘怀王。” 描述了诗人虽然处境困窘,但依然保持着对怀王的忠诚。这里的“令尹”可能是指诗人的上级或者统治者,“怀王”则可能是诗人效忠的对象。 颈联“冤骨销寒渚,忠魂换旧乡。” 这两句诗透露出一种悲壮的气氛。诗人以“冤骨”和“忠魂”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出对忠诚与牺牲的深深敬仰。 尾联“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这里诗人以楚辞为比喻,表达了精神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即使诗人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犹如楚辞,仍然闪耀着光芒,与日争辉。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忠诚、贞节、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世俗价值观的深刻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
穷羞事令尹,疏不忘怀王。
冤骨销寒渚,忠魂换旧乡。
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楚辞

    读音:chǔ cí

    繁体字:楚辭

    英语:The Odes of Ch`u

    意思:(楚辞,楚辞)
    亦作“楚词”。
    本为楚地歌谣。
    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

  • 空余

    读音:kòng yú

    繁体字:空餘

    意思:(空余,空余)
    犹空闲。如:他一有空余时间就帮助里弄搞工作。

    造句:空余时间是争取到的,而不是现成的。对Microsoft P

  • 争光

    读音:zhēng guāng

    繁体字:爭光

    英语:win honour for

    意思:(争光,争光)

    1.与之比试光辉。
    《淮南子说山训》:“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