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衢州杂兴二首》 玉研朱弓不可寻,暖风催绿麦成阴。

玉研朱弓不可寻,暖风催绿麦成阴。

意思:玉研究红色弓不可寻,温暖风催绿麦成阴。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衢州杂兴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个地方的美丽和富饶,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当地人民智慧和才干的敬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玉研朱弓不可寻,暖风催绿麦成阴。”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富饶的田园景象。玉研朱弓是一个地名,现在已不可寻,但那里的暖风、绿麦、麦田成阴的景象仍然让人难以忘怀。这里用了一个“催”字,形象地表达了暖风对麦苗生长的促进作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越山行尽见平野,江上水流无逝音。”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越地的山水景色和田野风光。越山重重,但终于被平野所取代,江水悠悠,但水流的声音却不再那么激荡。这里用了一个“无逝音”的描述,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与前面的“暖风催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地跨京师都邑壮,俗兼吴楚智谋深。”这两句诗赞美了越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和人民智慧的深邃。越地位于京师附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时又兼具吴楚两地的风俗和文化,人民智慧深邃。这里用了一个“兼”字,表达了越地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诏书宽大邦人诵,知有贤侯缓辔临。”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越地人民的关怀和对于越地繁荣的祝福。皇帝的诏书宽大仁慈,人民因此而欢歌笑语,诗人知道有这样一位贤明的诸侯缓辔来临,越地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这里用了一个“知”字,表达了诗人对于越地的信心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山水景色、人民智慧和皇帝诏书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于越地美丽富饶的赞美和对于越地人民的关怀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玉研朱弓不可寻,暖风催绿麦成阴。
越山行尽见平野,江上水流无逝音。
地跨京师都邑壮,俗兼吴楚智谋深。
诏书宽大邦人诵,知有贤侯缓辔临。
作者介绍
叶适(1155年-1223年),字君实,号梅溪渔隐,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曾在金华、杭州等地任官,但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权臣相悖而屡遭罢免。后来他辞官回家,深居简出,专注于写作和艺术创作。

叶适的诗歌以咏物、山水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雅趣;他的散文则多写闲逸、隐居,反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隶书,其作品流畅自如,气度雄浑,代表作有《蘭亭序》等。叶适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反对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势。

总的来说,叶适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宋诗》和《册府元龟》等多部经典,成为了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暖风

    读音:nuǎn fēng

    繁体字:暖風

    意思:(暖风,暖风)
    和暖的风。
    《吕氏春秋季秋》:“﹝季秋﹞行春令,则暖风来至。”
    唐·韩愈《奉和兵部张侍郎》:“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

  • 不可

    读音:bù kě

    繁体字:不可

    英语:cannot

    意思:
    1.不可以;不可能。
    《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