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旌义港阻风》 远渚时出没,轻舟自前却。

远渚时出没,轻舟自前却。

意思:远洲时常出没,小船从前后。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旌义港阻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清晨下长淮,忽值秋风恶》是一首描绘清晨在淮河乘船的情景,以及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描绘了清晨淮河的景象,云雾弥漫,鱼龙翻腾,白浪高涨,寒潮落下,江面时隐时现,轻舟在水中前进而又后退。这些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淮河清晨的壮丽和变幻莫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其次,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他时而感到迷茫,寻找着停泊的地方,时而寻找到村庄,寻找食物,时而感到孤独寂寞,无法入睡,需要借助于诗歌来排解内心的苦闷。这些感受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反思,也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他看到茅屋摇摇欲坠,人们生活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前行,寻找出路。这种关注和同情展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作者内心感受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晨下长淮,忽值秋风恶。
渺弥云雾昏,掀合鱼龙作。
方惊白浪高,又以寒潮落。
远渚时出没,轻舟自前却。
将投支戍迷,遇得孤港泊。
下缆寄芦林,寻村步芒屩。
傥有白醪沽,聊为野田酌。
茆屋何飕飕,瓦罂空索索。
却持杖头归,相顾还寂寞。
一夕不能眠,孤吟当狂药。
作者介绍 曾国藩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时出

    读音:shí chū

    繁体字:時出

    意思:(时出,时出)

    1.谓得其时而出。
    《礼记中庸》:“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郑玄注:“非得其时不出政教。”

    2.时常出现

  • 轻舟

    读音:qīng zhōu

    繁体字:輕舟

    短语:独木舟 方舟

    英语:skiff

    意思:(轻舟,轻舟)

    1.轻快的小船。
    《国语越语下》:“﹝范

  • 前却

    读音:qián què

    繁体字:前卻

    意思:(前却,前却)

    1.进退。
    《吴子治兵》:“前却有节,左右应麾。”
    宋·梅尧臣《旌义港阻风》诗:“远渚时出没,轻舟自前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