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乙己春闱谢戴醇士前辈画竹》 迩来又十年,抛弃如土炭。

迩来又十年,抛弃如土炭。

意思:近十年来又,扔到土炭。

出自作者[清]曾国藩的《乙己春闱谢戴醇士前辈画竹》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的自我反思和内心独白。 首段描述了作者早年贫困的生活和自学书法的经历,表达了对于书法的热爱和追求。中段描述了作者在中年时期由于机缘巧合,误入仕途,虽然文字有所涉猎,但只是浅尝辄止,未能深入。接下来的十年,作者又重新回归书法,将其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抛弃了其他无意义的事物。 然后,作者描述了自己在禁院中的生活,他专心于书法,挥毫泼墨,创作出精美的作品。他的孩子们也十分支持他的事业,全力以赴地帮助他。作者还提到了他的弟子戴嵩,其才华得到了大家的赞叹。 然而,作者最终还是陷入了考试的困境,需要为他人创作作品以换取生活费用。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为他人写新竹,表现出他的坚韧和不屈。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的热爱和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即使自己并不擅长绘画,但他知道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他强调了自己对于琴中的乐趣的追求,认为这比技巧更加重要。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和追求,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余少沦践贫,学书等画漫。
中岁愉太仓,误为金紫绊。
文字虽所攻,浅尝不能半。
迩来又十年,抛弃如土炭。
岂谓选佛场,谬来事襄赞!
列仙盛瀛洲,腰鱼何璀璨!
禁院扃重帐,沉沉窅挂观。
键户无一营,驰笺斗豪翰。
蘸蓝扫秋叶,斯须复堆案。
众雏亦好事,奔命极雨汗。
戴嵩圣云孙,三绝天所叹。
干谒填其庐,铁门说三换。
朅来困棘闱,逢人匄脱腕。
为余写新竹,风筠兀缭乱。
呵壁呼者可,笙采何足算!
我虽不解画,嗜古颇知岸。
但得琴中趣,何必工抑按
作者介绍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关键词解释

  • 抛弃

    读音:pāo qì

    繁体字:拋棄

    短语:撇 扔 丢 遏 抛 废 毁弃 弃 废除 委 撇开 摈

    英语:discard

    意思:(抛弃,抛弃)
    丢弃;扔下

  • 迩来

    读音:ěr lái

    繁体字:邇來

    英语:recently; lately; hitherto

    意思:(迩来,迩来)

    1.从某时以来;从那以来。
    晋·王嘉《拾遗记蜀》:“

  • 土炭

    读音:tǔ tàn

    繁体字:土炭

    意思:土与炭。古代冬至和夏至悬于衡器的两端用以测阴阳之气。

    解释:1.土与炭。古代冬至和夏至悬于衡器的两端用以测阴阳之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